NB-IoT 要做大 NB-IoT,我们还缺什么?

ThingsKit · 2020年03月06日 · 最后由 yhy88666 回复于 2022年10月14日 · 252 次阅读

NB-IoT 作为新的物联网技术,因其构建于蜂窝网络基础之上,可直接部署于 LTE 网络,被视为物联网行业未来主要技术之一。在 2019 年 7 月,NB-IoT 技术被正式纳入 5G 候选技术,确保 NB-IoT 业务连续,被大家视为最有潜力的物联网技术。

image.png

2019 年,NB-IoT 在水气行业取得了双双破千万连接的喜人成绩。但是,在我国物联网市场,尽管 2G、3G 退网是大势所趋,但 2G 物联网依然由于低廉定价,占据较高市场份额。

此外,由于实现物联网连接的 KPI 等因素,地方运营商物联网市场人员,依然在推销早已落伍的 2G 物联网。

在这种情形下,2G 物联网技术已然成为 NB-IoT 发展道路上的 “拦路虎”。尤其是三大运营商中的中国移动,在 NB-IoT 发展上慢于中国电信。作为在物联网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运营商,是否应该放弃 2G 的 “蝇头小利”,而走向 NB-IoT 的康庄大道呢?

PART/1.NB-IoT 产业已走向成熟

NB-IoT 发展虽然只有两年多时间,但却走完了 2G 长达六年的发展之路。因此,NB-IoT 受到全球主流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厂商的广泛支持。目前,全球 NB-IoT 已经构建成熟的生态。

首先,在 NB-IoT 发展速度来看,截至目前,NB-IoT 连接数已经超过 7000 万。NB-IoT 用户第一个 3000 万用了 12 个月时间;第二个 3000 万增长只用了 8 个月。按照这样的速度,其用户数量第三个 3000 万将会用更短的时间,实现上亿的连接数也是很快的事情。

需要指出的是,NB-IoT 用户月增量超过 2G 用户。有预测指出,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数将在 2025 年突破 50 亿大关,其中 NB-IoT 的贡献比将接近一半。

image.png

其次,NB-IoT 网络已经初具规模。NB-IoT 想要保持快速增长,网络是基石。我们看到,全球已有 148 张 NB-IoT 网络商用 (GSMA)。

从我国三大运营商 NB-IoT 布局来看:

中国移动已经实现全国 346 个主要城市城区 NB-IoT 连续覆盖;

中国电信已经全网建设 40 万个 NB-IoT 基站;

中国联通已经在全国数十个城市开通 NB-IoT 试商用,全国已经有 300 多个城市具备快速接入物联网的能力。

再次,NB-IoT 市场潜力巨大。以已经突破千万的水气行业为例,传统水表和燃气表的使用寿命约在 6-10 年,以 6 年计算一年将有 9000 万左右的替换量,以 10 年计算,将有 7000 万支的替换量。

再以 NB-IoT 智能井盖市场前景来看,目前我国已有井盖 50 亿个以上,每年还将新增或更换井盖 1500 万个以上,其市场前景不可小觑。而且,NB-IoT 还在向消费级物联网市场 (智能手环、智能门锁、共享空调等) 拓展。

最后,NB-IoT 模组价格不断拉低。随着 NB-IoT 元件厂商生态的成熟,其模组价格也在快速下降。据了解,截至目前 NB-IoT 模组价格已经从 2 年前的近 200 元,下降到 20 元以下,基本与 GSM 模组价格相当。

image.png

PART/2.NB-IoT 发展遭遇市场 “拦路虎”

虽然 NB-IoT 被视为最具潜力的物联网技术,并在两年多的时间力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绩,但是行业也应该清楚的看到,NB-IoT 的进一步跳跃式发展遇到市场层面的 “拦路虎”。其中,NB-IoT 暂时 “赚不到大钱” 的感受,已成为投身 NB-IoT 从业者最大的焦虑。

据业内人士告诉笔者,现阶段处于行业增长期,造成 NB-IoT 行业盈利不多的原因很多,但 2G 物联网套餐定价过低绝对是最直接的因素。据悉,2G 物联网卡一年的连接费用是 NB-IoT 物联网卡的几分之一。

目前物联网市场正在由过时的 2G 技术转向 NB-IoT 技术。在该过程中,如果 2G 资费过低,各行业消费者多数出于对自身成本利益的考量,短期不会为了更具优势的 NB-IoT 而放弃价格更低的 2G 技术。

为了减少 2G 过低资费的影响,运营商势必不得不将 NB-IoT 连接价格不断降低,即使明知不赚钱,也要迎难而上,因为 NB-IoT 市场是未来的必须抢夺的战略高地。

如此低的费用,自然让 NB-IoT 的销售者很难赚到钱。陈旧的 2G 物联网技术成为摆在 NB-IoT 发展道路上的 “拦路虎”。据产业链人士介绍,当前中国移动 2G 套餐定价就非常低,大大限制了中国移动 NB-IoT 发展。

据笔者了解,中国移动 2G 物联网套餐在集团公司的标准资费基础上的折扣非常低。比如,5 元/月的 30M 流量,很多打出 0.5 折的价格。这也代表着客户只需要每月缴纳 0.25 元钱、每年仅需缴纳 3 元钱,便可实现物联网业务需求。

可见,当前 NB-IoT 行业发展最大的阻力,就是运营商 2G 物联网技术过低的定价,让 NB-IoT 技术发展处于两难的境地。这种现状最终损害的将是运营商自身的发展,也将损害中国蜂窝物联网产业的持续演进。

PART/3.2G 定价过低的根源在哪?

如此低廉的 2G 物联网套餐,导致运营商纷纷推出相对价格较低的 NB-IoT 套餐成为影响 NB-IoT 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。

为何在运营商物联网市场,会出现这种赔钱吆喝的情况?在笔者看来,主要因为两方面原因。一方面,地方运营商为了实现更好的物联网业务 KPI 考核,在推广方式上开启价格战。

对于运营商而言,渠道市场上总是出现比自家价格更低的资费套餐,甚至出现同一家运营商员工之间开启 2G 物联网卡与 NB-IoT 之间价格战,让很多市场人员十分恼火,却无可奈良。对于最终客户而言,总能找到比自己购买的运营商 NB-IoT 套餐更便宜的资费,因此心有不满。

image.png

另一方面,全国各地市场彼此之间在进行恶意价格竞争。由于物联网客户可以使用任何省的移动、电信或联通的物联网卡。客户可以在不同运营商,不同省公司之间选择价格最低的物联网卡。

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:全国 33 个省、3 家电信运营商,共计 99 个商家在物联网市场角逐竞争,而省内的各市之间也有竞争。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,让物联网套餐资费自然被打压的很低。

对于物联网卡的渠道销售者而言,市场上的部分销售者可以拿到更低的价格,而一部分却拿不到。拿不到较低价格的销售者,便向自己的运营商施压要求降低 NB-IoT 卡价格,从而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,但却拉低产业价值。

如此混乱的市场竞争,很难让 NB-IoT 资费价格维持在合理的价格区间,最终伤害的所有 NB-IoT 从业者的利益,也让 2G 物联网卡与 NB-IoT 卡之间产生 “劣币追逐良币” 的现象。

笔者观点

价格战害人害己,从业者应有大局观

如今世界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科技的竞争,而科技发展必然伴随着前期高投入和后期高产出。在前期高投入阶段,新技术虽具备一定的优势,但由于还没有形成规模化,不论是价格还是市场竞争力必然不能与落后的技术直接竞争。

比如,世界上第一艘轮船成本肯定高于帆船,但我们不能因为轮船成本高而放弃轮船的发展,继续使用落后的帆船。再比如高铁,刚刚试运行的高铁一直成本很高,且票价高于绿皮车。但管理者依然推动高铁产业,让高铁物流爆发式发展,大大促进中国经济的腾飞,成为中国的名片。

展望未来,中国移动在 NB-IoT 行业发展种所采取的低价格措施,不仅阻碍了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 NB-IoT 业务的正常发展,更是让自己的 5G mMTC 业务处于尴尬境地。此外,其团队乐于 2G“盲撒”,无法深入理解千行百业需求,无法很好地构建自己的生态。

NB-IoT 作为候补 5G 技术,在垂直行业已有较好的探索。运营商可以通过 NB-IoT 接触各行各业,获得客户基础,做大产业规模,直接面向 2B 客户发展业务,最终为全面进军 2B 市场,实现 5G 在垂直行业的成功打好基础。

正如业界人士所言,做 NB-IoT 就是做 2B,做 NB-IoT 就是做 5G,要向 NB-IoT 要规模,向方案要价值,向生态要未来。NB-IoT 将是政企业务未来第一入口。运营商必须给予 NB-IoT 产业足够的发展空间。

可喜的是,国家为行业健康发展高瞻远瞩,工信部已出台行业自律要求,不允许低价竞争,伤害整个行业。比如在 5G 定价上,目前三大运营商定价相差不大,很好限制了 5G 在启动初期就陷入价格战的泥潭中,让 5G 产业良性循环发展。这样的经验也需要移植到 NB-IoT 产业。

此外,虽然中国移动部分地方公司,在短期业绩下行和 KPI 压力下,容易短视。正所谓 “正德厚生”,中国移动不应该只看到眼前利益,在推动物联网发展中要思考产业的正向良性发展,从而将 2G 物联网资费定位在合理的范围内,与 NB-IoT 处于较为公平大家竞争环境。

暂无回复。
需要 登录 后方可回复, 如果你还没有账号请点击这里 注册